区块链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能够通过数据透明、不易篡改、可追溯等特点,解决网络空间的信任和安全问题,推动互联网从传递信息向传递价值变革,重构信息产业体系。近年来,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生态经过多年发展,逐渐形成了公有链和联盟链两大体系,各有侧重、各得其宜。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,区块链作为“信任网络”、“信任机器”的关键作用将持续放大,公有链与联盟链技术应用发展有待进一步融合创新,助力推动全球区块链产业走向以开源开放、共建共享、绿色高效为核心的新发展阶段。
公有链技术面向下一代互联网持续迭代,推动实现更开放、更高效和绿色化发展。公有链是指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的开放式区块链网络,具有去中心化、不可篡改、全球共识等特征。公有链技术的演进主要聚焦在扩展性、兼容性、能耗等方面进行技术优化。其中,以太坊作为公有链的典型代表,于 2022 年9 月完成合并升级,从工作量证明(PoW)共识迁移至权益证明(PoS)共识,大幅提升其性能、安全性和可扩展性,能耗降低 99.95%,并基于分片技术构建链上链下协同生态 。公有链技术的创新以 Web3.0 为导向加速推进,引领了智能合约、数字身份、隐私保护等多个领域的技术走向。其中基于以太坊推出的资产发行、资产确权、支付结算等一系列技术协议,如 ERC-20、ERC-721、ERC-1155 等 ,正成为区块链在相关领域公认的重要事实性标准。公有链技术的开源也十分活跃,截止 2022 年 9 月,在开源项目托管平台 Github 上的流行区块链项目(关注度大于 300)数量达到 761 项 ,其中 38%与加密货币相关。公有链开源项目主要围绕区块链开发、智能合约、DApp 开展,月均活跃开发者近 2 万名 。
联盟链技术聚焦业务场景需求不断优化,发展速度相对放缓。联盟链是指由多方共同参与的封闭式区块链网络,具有可控性、高效性、安全性等特征。联盟链技术的演进主要围绕业务需求进行技术升级,技术积累相对成熟,代码迭代速率自 2021 年以来逐渐放缓。国外典型联盟链开源项目如 Hyperledger Fabric、Corda 等,主要服务于金融、供应链等领域 。国内联盟链充分融合国外开源项目优势,架构、共识和性能持续优化。2022 年 9 月,清华大学王小云团队和央行数研所联合提出 DASHING 共识协议,解决了传统共识算法无法同时满足高安全、高延展、高吞吐和低延迟的四方难题。联盟链技术的创新以可信协作业务需求持续推动技术升级。从学术研究和专利申请来看,2020 至 2022 年区块链学术研究重点关注垂直行业应用、数据隐私和数据共享、分布式能源及智能电网等方向。相关专利聚焦应用落地、隐私安全和多技术融合等加快布局,点状突破不断涌现。联盟链技术的开源以 Hyperledger 基金会为代表,2022 年社区紧跟行业应用趋势,面向 Web3.0 应用、匿名凭证和互操作方向新增三个开源项目,整体发展较为稳定。
公有链与联盟链技术应用发展有待进一步融合创新,助力推动全球区块链产业走向以开源开放、共建共享、绿色高效为核心的新发展阶段。公有链与联盟链各有优劣,相互补充,未来将形成多样化的区块链网络体系。公有链与联盟链的融合创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:一是跨链技术的发展,实现不同区块链网络之间的数据和价值互通,打造更广泛的信任网络;二是隐私保护技术的应用,解决公有链上数据的保密性和可验证性问题,提升公有链在敏感领域的应用潜力;三是共识机制的创新,平衡公有链与联盟链之间的安全性和效率性,降低公有链的能耗和成本;四是智能合约的标准化,促进公有链与联盟链之间的智能合约互操作和兼容,提高智能合约的可移植性和可复用性。通过这些方面的融合创新,将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生态更加开放、协同、高效。
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生态的融合创新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。一方面,区块链技术将赋能实体经济和公共服务,在供应链管理、产品溯源、数据共享、政务服务等领域提供更优质、更高效、更安全的解决方案,支撑数字化转型和产业高质量发展;另一方面,区块链技术也将面临标准缺失、安全、风险、人才短缺等问题,需要加强政策引导、标准制定、安全防护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,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。为此,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:
(一)加强顶层设计。根据国家战略部署,制定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规划,明确发展目标、重点任务和支撑措施。加强政策协调和监管沟通,形成政策合力。完善法律法规体系,规范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行为。
(二)加大投入支持。加强区块链技术创新的财政支持,引导社会资本投入,激发市场活力。支持建设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、区块链产业园区等创新平台,集聚创新资源,培育创新主体。加强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示范引领,推动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。
(三)加快标准建设。加强区块链标准化组织建设,建立区块链标准体系。加快重点和急需标准制定,鼓励制定团体标准,深入开展标准宣贯推广,推动标准落地实施。积极参加区块链全球标准化活动和国际标准制定。
(四)加强安全保障。加强区块链基础设施和服务安全防护能力建设,常态化开展区块链技术对重点领域安全风险的评估分析。引导企业加强行业自律,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和技术防范措施,落实安全主体责任。
(五)加密人才培养。加强区块链人才队伍建设,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。支持高校、科研机构、企业等开展区块链教育和培训,提高人才供给水平。搭建人才交流合作平台,促进人才流动和优化配置。
区块链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,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。我们要抓住机遇,迎接挑战,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,为构建数字中国、智慧社会、美好生活贡献力量。
创业项目群,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,添加 微信:233787780 备注:小项目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lgx.vip/2646.html